首页

女王 sm feet

时间:2025-05-30 00:32:10 作者:水利部安排部署端午节假期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浏览量:75020

  中新网阆中11月24日电(王爵 李奎)24日上午,在四川省阆中市落下闳大剧院广场,随着发令枪响,2024阆中古城马拉松如约而至,来自国内外1.56万名运动员激情开跑。

2024阆中古城马拉松激情开跑。任冠金 摄

  作为中国田径协会技术认证的体育赛事,2024阆中古城马拉松以“穿山·跨江·越古城”为主题,设置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和欢乐跑(5公里)3个比赛项目。参赛人数1.56万人,选手来自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甘肃等22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此外还有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的外籍选手。

  经过激烈比拼,来自重庆的赵浩以2小时22分01秒的成绩获得全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来自南充的选手吴杰以2小时52分47秒的成绩获得全程马拉松女子组冠军;来自南充高中的高三学生阿能此呷获得半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来自四川成都的易胜蓝获得半程马拉松女子组冠军。

  “我一直喜欢跑步运动,这次在阆中参赛,更是一个挑战,人生价值的又一次实现。”阿能此呷欣喜地说道。

  “我来自山东,第一次来阆中,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24日上午,一身运动装的马拉松爱好者何城超越自我,跑完全马。这一程,他和其他选手一样,脚踏的是平坦舒适的赛道,眼看的是嘉陵江的自然之美,体会到的是古城的文化之美。

选手们奔跑在古城赛道里,体验古城文化魅力。任冠金 摄

  2024阆中古城马拉松,赛事的线路设计颇有新意,运动员在落下闳大剧院广场起跑后,沿阆水东路一路向前,途经华光楼码头、犀牛广场、张飞庙、中天楼至一桥,再跑过阆中火车站、阆中市人民政府广场,全程和半程马拉松终点为落下闳大剧院、欢乐跑终点为西城1966广场。

选手冲向终点。任冠金 摄

  “本届马拉松赛道设置的最大亮点是‘穿山·跨江·越古城’。”阆中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王小平介绍,通过对赛道进行优化,由“一江两岸”经典线路和古城路线组成,沿途串联起阆中古城优美生态风景、著名历史文化地标,充满观赏性、趣味性及挑战性,实现了现代都市与历史古城的梦幻穿越、体育和文旅的完美融合,让选手们体验运动竞技之乐的同时,全面感受“阆苑仙境”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

  据了解,阆中古城马拉松自2017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以优质的赛事执行、特色的赛道设计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长跑爱好者的踊跃参赛和一致好评,阆中马拉松被评为“最美赛道特色赛事”,赛事口碑逐年攀升,已成为阆中体育文化的一张名片。

  阆中市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风介绍,借马拉松赛事,赋能阆中旅游、惠及全体跑友,阆中将借势开启“宠客”模式,推出一系列参与性强、趣味性浓的文旅活动和优惠政策。赛事当天,阆中古城景区安排了张飞巡城、秀才赶考等丰富的民俗活动,让参赛选手及游客欣赏精彩的文艺表演,领略阆中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悉,本次赛事活动由四川省田径协会、阆中市人民政府主办,阆中市教育和体育局、阆中市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完)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辽宁将食品快检车开到食堂 守护校园食品安全

从东莞经济较发达镇街来看,虎门镇党委书记蒋亚军表示,2024年,虎门将大力度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城市内涵,高效推进有效投资,确保工业、技改、基础设施的投资实现双位数增长,推动GDP加快向800亿元迈进。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林宏则提出,2024年,东城力争全年GDP突破700亿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贡献东城力量。

航天员聂海胜、桂海潮亮相2024年航天文化艺术论坛

其中,在受灾群众就业安置方面,各受灾市县可开发灾后重建临时公益性岗位,主要从事乡村基础设施重建或修复、道路清障、保洁或防疫消杀等工作。

“花式”旅游业态火热拓展消费空间 “文化+”拉满节日氛围感

跟随镜头,我们来到了江苏海安市雅周镇,眼下,这里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广阔的沃野上,油菜花次第开放,簇簇相拥,层层叠叠,宛如一幅金色的田园画卷,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今年,雅周镇油菜规模种植面积2000多亩,通过采用油菜毯苗机械化移栽技术,大幅提升移栽作业效率,让油菜种植降本增效。目前,这里的油菜花长势喜人,为水乡新农村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时政画说丨跨越太平洋

此外,多位高管都在近期的业绩会上承认“当前低价竞争依然存在”,“竞争波动在预期内”等。并提醒业内“低价竞争得来的市场份额不可持续甚至会得不偿失”。

北京拟规定保租房租金年涨幅不超5%

各省党委常委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换届,换届前,省级党委常委的“70后”有28人。换届后,“70后”新常委省委有40余人,约占当时新晋省委常委三分之一。而从换届后各省党委常委的整体情况分析,“60后”占比80%,“70后”占比17%,其余为“50后”。另外,在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层面,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70后”省部级官员至少有10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